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28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475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PANC-1人胰腺癌细胞
PANC-1人胰腺癌细胞是源自人类胰腺导管腺癌组织的贴壁生长细胞系,因具备胰腺癌的典型病理特征 —— 强增殖活性、高侵袭转移潜能及对多种干预手段的耐受性,成为胰腺癌基础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治疗策略优化的经典体外模型,为解析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开发靶向治疗方案提供关键实验载体。
一、核心生物学特性
(一)来源与病理属性关联
该细胞株分离自人类胰腺导管腺癌组织,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比约 90%),PANC-1 细胞高度保留该亚型的核心特征:细胞形态、分子表型及功能特性与临床胰腺癌组织高度吻合,如表达胰腺癌细胞标志性分子(如 CK19、MUC1),具备导管上皮细胞的部分结构特征,同时携带胰腺癌常见的基因异常(如 KRAS 基因突变),为模拟临床胰腺癌的病理过程提供了可靠的体外工具。
(二)形态与增殖特征
PANC-1 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呈典型上皮样形态,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贴壁生长时呈不规则片状分布,细胞间连接松散,部分区域可见细胞堆积生长;胞质丰富,含少量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1-2 个),染色质分布不均,可见多核细胞(约占 5%-10%),体现胰腺癌的异型性特征。
增殖能力ji强,倍增时间约 36-48 小时,传代 50 代以内可稳定维持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率达 40%-50%,显著高于正常胰腺上皮细胞(<5%),软琼脂克隆形成率约 25%-30%,反映其强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与胰腺癌的恶性增殖特性一致。
(三)侵袭转移与耐药特性
功能上,PANC-1 细胞展现出显著的侵袭转移潜能:Transwell 侵袭实验中,细胞可高效穿透基质胶(每视野侵袭细胞数约 80-120 个),表达高水平的侵袭相关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黏附分子 CD44),这些分子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胞黏附与迁移,模拟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耐药性是该细胞的另一重要特征:对多种传统干预手段(如吉西他滨)表现出天然耐受性,耐药机制与临床胰腺癌高度相似 —— 包括药物转运体(如 ABCG2)表达上调、DNA 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抗凋亡蛋白(如 Bcl-2)高表达等,成为研究胰腺癌耐药机制及逆转耐药策略的理想模型。
(四)分子表型特征
分子层面,PANC-1 细胞携带胰腺癌关键分子改变:
驱动基因突变:存在 KRAS 基因第 12 号密码子突变(最常见的胰腺癌驱动突变,发生率 > 90%),该突变可持续激活 Ras/MAPK 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与存活;
肿瘤标志物表达:高表达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如 CA19-9、CEA),可通过 ELISA 或免疫印迹检测,用于模拟临床胰腺癌的标志物分泌特征;
信号通路异常:PI3K/AKT、NF-κB 等促癌信号通路持续激活,这些通路的异常活化与细胞增殖、侵袭、耐药密切相关,为研究信号通路调控机制提供了靶点。
二、体外培养与维护条件
(一)基础培养体系
PANC-1 细胞对培养基要求明确,常规采用DMEM 高糖培养基(含 4.5g/L 葡萄糖、丙酮酸钠),添加 10% 胎牛血清(需筛选批次稳定、低内毒素的血清,避免影响细胞增殖与功能)及 1% 抗菌试剂(预防细菌污染)。
培养环境需严格控制:温度 37℃、5% CO₂、95% 湿度,CO₂浓度波动不超过 ±0.5%,pH 维持在 7.2-7.4,渗透压 280-320mOsm/kg;温度过高(>39℃)会导致细胞凋亡率升高,CO₂浓度过低会引发培养基 pH 升高,细胞易出现胞质空泡,需通过培养箱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参数。
(二)传代操作要点
传代时机与操作直接影响细胞状态:当细胞汇合度达 80%-90% 时需及时传代(若超过 95%,细胞易出现接触抑制,增殖速率下降),传代比例控制在 1:3-1:5(比例过高会导致细胞密度过低,贴壁缓慢;比例过低则易快速达到高汇合度)。
传代步骤:
弃去旧培养基,用无菌 PBS 轻柔冲洗细胞表面 2 次,彻di去除残留血清;
加入含 0.02% EDTA 的细胞解离液,37℃孵育 2-3 分钟,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边缘收缩、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变圆)即可终止;
加入 3-5 倍体积的基础培养基,轻柔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吹打次数控制在 10-15 次,避免剧烈吹打导致细胞破碎);
按 1:3-1:5 比例接种至新培养瓶,补充新鲜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小时内细胞即可wan全贴壁。
(三)冻存与复苏流程
冻存对象优先选择对数生长期、活力≥95% 的细胞:
冻存液配置:含 10% 二甲基亚砜(DMSO)、20% 胎牛血清、70% DMEM 高糖培养基的混合液(高血清比例可减少冻存损伤,维持细胞特性);
冻存步骤:离心收集细胞,调整浓度为 1×10⁶-2×10⁶ cells/mL,分装后采用梯度降温法(4℃ 30 分钟→-20℃ 1 小时→-80℃过夜→液氮长期保存),避免直接冷冻导致细胞破裂;
复苏步骤:从液氮取出冻存管,快速放入 37℃水浴中 1-2 分钟解冻,立即加入 10 倍体积预热的基础培养基稀释,1000×g 离心 5 分钟去除 DMSO(残留 DMSO 会增加细胞毒性),重悬后接种至培养瓶。
复苏存活率通常可达 80% 以上,复苏后需培养 2-3 代,待细胞形态、增殖速率稳定后,再用于后续实验。
三、主要研究应用场景
(一)胰腺癌恶性机制研究
PANC-1 细胞是解析胰腺癌增殖、侵袭、转移机制的核心模型:
增殖调控研究:通过基因干扰(如 siRNA 敲除 KRAS 基因)或药物抑制(如 Ras/MAPK 通路抑制剂),观察细胞增殖速率、克隆形成能力变化,结合 Western blot 检测通路相关蛋白(如 p-ERK、p-AKT)表达,明确促癌信号通路对增殖的调控作用;
侵袭转移机制探索:利用 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研究 MMPs、CD44 等分子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定位观察细胞骨架(如 F - 肌动蛋白)的重组变化,解析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 cascade;
代谢重编程研究:检测细胞糖酵解速率、线粒体呼吸功能,对比正常胰腺细胞与 PANC-1 细胞的代谢差异,研究胰腺癌 “Warburg 效应"(有氧糖酵解增强)的调控机制,探索代谢干预靶点。
(二)胰腺癌药物筛选与评价
依托 PANC-1 细胞的耐药特性,可开展多类型药物筛选:
药物敏感性测试:将不同浓度的候选药物(如吉西他滨衍生物、铂类药物)与细胞共培养,通过 CCK-8 实验检测细胞活力,计算 IC₅₀值,评估药物对胰腺癌的抑制效果;
靶向药物研发:针对 PANC-1 细胞高表达的靶点(如 KRAS、MMP-9、ABCG2),设计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靶点蛋白表达抑制情况,Transwell 实验评估药物对侵袭的影响,验证靶向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探索不同药物组合(如传统干预药物 + 靶向药物、传统干预药物 + 代谢抑制剂)的协同效应,通过协同指数(CI)计算,筛选具备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联合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三)胰腺癌诊断标志物研究
利用 PANC-1 细胞的标志物分泌特性,可助力诊断技术开发:
标志物验证: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CA19-9、CEA 的分泌规律,研究外界因素(如药物处理、缺氧)对标志物分泌的影响,为临床胰腺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读提供参考;
诊断方法开发:以 PANC-1 细胞分泌的标志物为靶点,构建免疫传感器、荧光探针等新型检测技术,通过细胞上清模拟临床样本,验证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推动胰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
(四)胰腺癌微环境研究
PANC-1 细胞可用于构建胰腺癌微环境体外模型:
肿瘤 - 基质相互作用:与胰腺星状细胞(PSC,可分泌胶原形成纤维化基质)共培养,观察 PSC 对 PANC-1 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如 TGF-β、IL-6)的表达变化,解析胰腺癌纤维化微环境的形成机制;
缺氧微环境模拟:在低氧培养箱(1%-5% O₂)中培养细胞,研究缺氧对 PANC-1 细胞耐药、侵袭的影响,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如 VEGF、GLUT1)的表达,探索缺氧微环境与胰腺癌恶性进展的关联。
四、实验应用注意事项
细胞状态把控:传代时需避免过度解离(解离液作用时间超过 5 分钟会导致细胞损伤),解离后需确保细胞呈单细胞悬液,避免细胞团块影响后续实验(如药物筛选时细胞浓度不均);若发现细胞出现梭形化、增殖缓慢,可能是细胞老化或污染导致,需及时更换早期冻存的细胞。
污染防控重点:PANC-1 细胞易受支原体污染,污染后会导致细胞形态异常、侵袭能力下降,每传代 3 次需通过 PCR 法检测支原体;同时需严防真菌污染(尤其在高湿度培养环境中),培养过程中若发现培养基出现絮状沉淀,需立即丢弃污染细胞,对培养环境进行消毒。
实验设计对照设置:所有实验需设置多重对照,如空白对照(未处理细胞)、溶剂对照(药物溶剂处理)、阳性对照(已知活性的药物处理),排除非特异性干扰;若开展体内外对比实验,需注意细胞体外培养与体内环境的差异,结论需结合动物模型数据综合分析,避免过度推断。
耐药性相关实验注意:利用该细胞进行耐药研究时,需提前检测细胞对目标药物的基础 IC₅₀值(因不同实验室培养条件可能导致耐药性差异),确保实验设计的药物浓度范围合理;同时需验证耐药相关分子(如 ABCG2、Bcl-2)的表达水平,确保细胞具备典型的耐药表型。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