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10-29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1561
021-34556080
相关文章
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是细胞生物学领域应用zui广泛的经典细胞系之一,源自 1962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瑞士小鼠胚胎中分离的成纤维细胞,经标准化培养与筛选建立。该细胞保留了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核心特征,如典型的梭形形态、严格的接触抑制及稳定的二倍体核型,同时具备易培养、增殖可控、实验重复性高等优势,在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病毒学实验、干细胞培养支持及药物筛选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科研领域的 “万能实验细胞"。
一、核心生物学特性
(一)组织来源与细胞属性
NIH3T3 细胞源自 10-14 天龄瑞士小鼠胚胎的间充质组织,属于典型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与体内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作为结缔组织的主要功能细胞,其拥有成纤维细胞te有的结构特征:细胞呈长梭形或纺锤形,胞质均匀,含丰富的细胞骨架(如微丝、微管),支撑细胞的形态与运动;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清晰(1-2 个),染色质分布均匀。此外,细胞携带正常小鼠的二倍体核型,无染色体异常,传代过程中严格遵循 “接触抑制" 特性 —— 当细胞汇合度达 90% 以上时,会主动停止增殖,这一特征使其成为研究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理想模型。
(二)形态与生长特征
体外培养时,NIH3T3 细胞以贴壁生长为主,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长梭形,排列有序,呈 “放射状" 或 “漩涡状" 分布,符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形态特征。未汇合时,细胞伸展充分,伪足明显,可观察到活跃的细胞运动;汇合后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因接触抑制作用,生长速率显著减缓,不再叠加生长(区别于肿瘤细胞的无序增殖)。
细胞增殖能力稳定,倍增时间约 24-36 小时,传代 50 代以内可维持正常形态与功能(超过 50 代后易出现轻微老化,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增殖速率下降)。常规接种密度以 2×10⁴-3×10⁴ cells/cm² 为宜,接种后 12 小时开始贴壁,24 小时贴壁率达 90% 以上,48-72 小时汇合度可达到 80%-90%,需及时传代以避免过度汇合导致细胞功能退化。
(三)分子表型与功能特性
分子层面,NIH3T3 细胞呈现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表型:一是高表达成纤维细胞标志物,如波形蛋白(Vimentin,间质细胞特征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 1(FSP1),阳性率均达 95% 以上,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或 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细胞身份;二是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如 p53、p21(细胞周期抑制蛋白),这些蛋白的正常表达是其接触抑制特性的分子基础,也是研究细胞增殖调控的关键靶点。
功能上,NIH3T3 细胞具备成纤维细胞的核心生理功能:一是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 Ⅰ、纤连蛋白(Fibronectin),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天然基质层,为其他细胞(如干细胞、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支撑,因此常作为 “饲养层细胞";二是参与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其对生长因子(如 EGF、PDGF)敏感,添加后可快速激活 PI3K/Akt、MAPK 等增殖信号通路,是解析信号传导机制的常用模型;三是病毒易感特性,可高效感染逆转录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且感染后易形成稳定的病毒整合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与基因编辑实验提供便利。
二、体外培养与操作规范
(一)基础培养体系配置
NIH3T3 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宽松,常规培养基即可满足生长需求:
培养基选择:优先使用DMEM 培养基(高糖型,含 4.5g/L 葡萄糖、1mM 丙酮酸钠),也可使用 RPMI-1640 培养基,两种培养基均能支持细胞稳定增殖,无显著功能差异;
血清与添加剂:添加 10% 胎牛血清(无需筛选特殊批次,普通合格血清即可),加入 1% 抗菌试剂预防细菌污染;无需额外添加生长因子,细胞可通过自分泌维持正常增殖;
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 37℃±0.5℃,CO₂浓度维持 5%±0.2%,湿度保持 95%±2%,pH 稳定在 7.2-7.4,渗透压 280-320mOsm/kg;使用普通细胞培养瓶(无需特殊涂层,细胞贴壁能力强),建议每 2-3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避免代谢废物堆积影响细胞活性。
(二)传代与功能维持操作
传代时机:当细胞汇合度达 80%-90% 时需及时传代(通常每 2-3 天一次),避免过度汇合触发接触抑制,导致细胞进入 G0 期(休眠期),影响后续实验。传代比例按 1:3-1:5 稀释,稀释比例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调整 —— 若需快速扩增,可按 1:3 稀释;若需维持细胞状态,按 1:5 稀释即可。
传代步骤:
弃去旧培养基,用无菌 PBS 轻柔冲洗细胞表面 2 次,动作需缓慢,避免冲刷损伤贴壁细胞;
加入含 0.02% EDTA 的胰dan白酶消化液(按每 25cm² 培养瓶加入 1mL 消化液的比例),37℃孵育 1-2 分钟(成纤维细胞贴壁力中等,消化时间不宜过长),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边缘收缩、间隙增大时,立即加入 2-3 倍体积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消化;
用移液器轻轻吹打细胞表面,使细胞wan全脱落并分散为单个细胞(力度适中,避免产生气泡破坏细胞),收集细胞悬液后离心(1000×g,5 分钟),弃上清后用新鲜培养基重悬,按预设比例接种至新培养瓶。
功能维持要点:长期传代易导致细胞出现轻微老化,需每 10 代检测一次细胞形态与增殖速率,确保细胞仍呈梭形、倍增时间稳定在 24-36 小时;若出现老化迹象,可更换新批次血清或添加 5ng/mL EGF 培养 24 小时,促进细胞恢复活力;同时避免频繁冻存复苏,每次复苏后建议传代 2-3 代,待细胞状态稳定后再用于实验。
(三)冻存与复苏要点
冻存准备:选择对数生长期、状态良好的细胞(活力≥95%,形态均一),冻存液按 “10% DMSO+20% 胎牛血清 + 70% DMEM 培养基" 配制,全程在冰浴中操作,DMSO 缓慢滴加并轻柔混匀,防止温度骤降损伤细胞。
冻存流程:将细胞消化为单细胞悬液后离心(1000×g,5 分钟),弃上清;用预冷冻存液重悬细胞,调整浓度为 5×10⁶-8×10⁶ cells/mL(高于普通细胞冻存浓度,提升复苏成功率),分装至冻存管;采用程序降温法:4℃放置 30 分钟→-20℃放置 1 小时→-80℃放置 12 小时→转入液氮长期保存,也可直接放入程序降温盒后置于 - 80℃,操作简便。
复苏操作:从液氮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 37℃水浴快速解冻(60-90 秒内wan全融化);将细胞悬液缓慢加入 10 倍体积预热的含血清培养基,轻轻混匀后离心(1000×g,5 分钟)去除 DMSO;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并接种至培养瓶,培养 24 小时后更换培养基,复苏后 48 小时细胞活力即可恢复至 90% 以上,形态与功能无显著变化。
三、主要研究应用场景
(一)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
NIH3T3 细胞是解析细胞基础生命活动的核心工具:
细胞周期与增殖调控研究:通过血清饥饿(无血清培养 24 小时)使细胞同步进入 G0 期,再添加血清或生长因子诱导细胞重新进入周期,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 检测周期蛋白(如 Cyclin D1)表达,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细胞迁移与侵袭研究:利用划痕实验(在细胞单层上划痕,观察划痕愈合速率)或 Transwell 实验,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可通过干扰特定基因(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研究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二)病毒学实验与基因编辑研究
依托其病毒易感特性,NIH3T3 细胞广泛用于病毒相关研究:
病毒培养与滴度测定:可高效支持逆转录病毒、慢病毒等的复制,通过感染 NIH3T3 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或利用荧光报告基因(如 GFP)检测病毒感染效率,计算病毒滴度,为病毒制备与鉴定提供标准方法;
基因编辑工具载体构建:将 CRISPR/Cas9、Cre-loxP 等基因编辑元件通过病毒载体导入 NIH3T3 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编辑工具的细胞系,再用于后续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实验,因细胞易培养、克隆形成率高,显著提升实验效率。
(三)干细胞培养支持与药物筛选
NIH3T3 细胞在干细胞研究与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价值:
干细胞饲养层细胞:经丝裂mei素 C 处理(抑制细胞增殖但保留活性)后,NIH3T3 细胞可作为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饲养层,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如 LIF)与细胞外基质能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支持干细胞长期培养;
药物筛选模型:将 NIH3T3 细胞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细胞,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CCK-8 法)、凋亡(流式细胞术)、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的影响,筛选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尤其适用于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的初步筛选,因细胞易获得、成本低,可实现大规模高通量筛选。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