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乾思生物

生命科学产品一站式供应商

服务热线:021-34556080

产品中心

PRODUCT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产品中心细胞/细菌培养试剂细胞株试剂盒NCI-H165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NCI-H165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产品简介:

NCI-H165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贴壁生长,携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生物学稳定,是该类肺癌机制研究与靶向药物筛选的常用模型。​

产品型号:试剂盒

更新时间:2025-10-30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634

服务热线

021-34556080

立即咨询
产品介绍

NCI-H165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NCI-H165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分离建立的经典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源自一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因稳定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且高度契合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征与分子背景,成为全球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研究靶向治疗、发病机制及耐药问题的核心实验模型,为破解临床治疗困境提供了关键支撑。

一、核心生物学特性

  1. 病理与形态特征

作为典型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50 具备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性病理表型,可稳定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标志物,如细胞角蛋白 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1),与临床 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高度吻合。在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呈多边形或上皮样形态,细胞质丰富且边界清晰,细胞核大而饱满,核仁明显,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生长方式为典型贴壁生长,细胞紧密附着于培养皿表面,呈 “铺路石" 样均匀排列,传代时需通过消化处理使细胞脱离基质,分散成单细胞悬液以维持良好生长状态。

  1. 分子遗传特征

NCI-H1650 最核心的分子特征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 该突变会导致 EGFR 蛋白结构改变,使 EGFR 信号通路持续激活,驱动细胞异常增殖,是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 EGFR 敏感突变类型之一,也是该细胞系适用于靶向药物研究的关键依据。此外,该细胞系还存在 TP53 基因突变,进一步破坏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加剧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使其具备更强的增殖能力与抗凋亡特性。同时,NCI-H1650 不携带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RET 等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融合基因,确保了其作为 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模型的特异性,避免实验结果受其他分子异常干扰。

  1. 生长动力学特性

在标准培养条件下,NCI-H1650 的种群倍增时间约为 45-55 小时,增殖速率适中,细胞活力稳定(常规培养时活率可达 85%-90%)。当细胞融合度达到 80%-90% 时进入对数生长期,此时细胞形态均一、增殖活跃,且 EGFR 信号通路活性稳定,是开展药物敏感性检测、基因编辑、信号通路分析等实验的最佳时期;若细胞融合度过高(超过 95%),易出现接触抑制,导致部分细胞凋亡或 EGFR 信号通路活性异常(如磷酸化 EGFR 表达水平波动),因此需及时传代以维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稳定。

二、主要研究应用场景

  1. 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研究

依托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同源性,NCI-H1650 成为解析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的理想工具。例如,通过 RNA 干扰技术下调该细胞中 EGFR 基因的表达,可观察到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减缓、迁移侵袭能力下降,进而明确 EGFR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转移中的核心调控作用;此外,利用该细胞系研究 TP53 基因突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可揭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逃避 G1/S 期检查点、实现无限增殖的分子机制,为挖掘潜在治疗靶点(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同时,NCI-H1650 也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 - 间质转化(EMT)机制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 E - 钙粘蛋白、N - 钙粘蛋白等 EMT 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探索调控肿瘤转移的关键信号通路(如 PI3K/AKT、MAPK 通路)。

  1. EGFR 靶向药物筛选与评价

凭借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特征,NCI-H1650 成为非小细胞肺癌 EGFR 靶向药物研发的核心筛选模型。在药物研发早期,可通过 MTT 法、CCK-8 法检测候选药物对该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初步评估药物对 EGFR 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活性;对于进入临床前研究的药物,还可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药物对 EGFR 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如 p-EGFR、p-AKT、p-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验证药物对靶点通路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此外,通过建立 NCI-H1650 裸鼠移植瘤模型,可在体内验证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如肿瘤体积缩小率、小鼠生存期延长情况),为药物临床转化提供关键的体内外数据支持。例如,临床常用的第一代 EGFR 靶向药物吉非ti尼、厄洛替尼,其早期研发阶段便以 NCI-H1650 为重要模型,验证了对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活性。

  1. 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与逆转研究

NCI-H1650 也是研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机制的重要载体。通过逐步提高 EGFR 靶向药物浓度,可诱导该细胞系建立耐药细胞株(如 NCI-H1650/DR),对比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基因表达谱(如 RNA 测序)、蛋白水平变化(如 Western blot),可挖掘耐药相关分子。研究发现,耐药株中常出现 EGFR T790M 二次突变、MET 基因扩增或 ABC 转运蛋白(如 ABCB1)高表达等耐药机制 ——T790M 突变可改变 EGFR 蛋白的 ATP 结合口袋结构,降低药物结合能力;MET 扩增可激活替代信号通路,绕过 EGFR 驱动细胞增殖;ABC 转运蛋白则能将细胞内药物泵出体外,降低胞内药物浓度。针对这些机制筛选抑制剂(如 T790M 抑制剂奥希替尼、MET 抑制剂克唑替尼),可有效逆转耐药,为临床耐药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三、细胞培养关键要点

  1. 培养基选择与配置

NCI-H1650 常规使用 RPMI-1640 培养基进行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均衡,可满足细胞生长与分子特征稳定的需求;需添加 10% 胎牛血清(FBS,需经 56℃热灭活 30 分钟,去除补体成分对细胞的潜在损伤),为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与生长因子(如 EGF、IGF);为预防细菌污染,可加入适量抗菌试剂。培养基的 pH 值需严格控制在 7.2-7.4 之间,使用前需在 37℃水浴锅中预热至室温,避免低温刺激导致细胞应激损伤,影响 EGFR 信号通路活性。

  1. 培养环境控制

细胞需置于 37℃、5% CO₂、湿度 95% 以上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7℃为细胞代谢与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可维持 EGFR 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正常功能;5% CO₂可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碳酸氢盐的平衡,维持 pH 值稳定,避免 pH 异常影响细胞生长;95% 以上的湿度可防止培养基过度蒸发,避免渗透压改变导致细胞脱水或肿胀。培养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培养箱参数,确保温度、CO₂浓度与湿度稳定,尤其避免 CO₂浓度波动过大导致细胞形态异常或增殖速率下降。

  1. 传代与冻存操作

当细胞融合度达到 80%-90% 时进行传代:首先用 PBS 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 2 次,去除残留血清与代谢废物,避免影响后续消化效果;随后加入适量消化液,37℃孵育 1-2 分钟,在显微镜下密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待细胞边缘收缩、变圆后,立即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血清可中和消化液活性);用移液器轻柔吹打细胞,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最后按 1:3-1:5 的比例将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皿中,加入新鲜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冻存时需选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此时细胞活力高、分子特征稳定),采用 90% FBS+10% DMSO 的混合液作为冻存液(DMSO 可降低细胞内冰晶形成,减少冻存损伤);将细胞悬液与冻存液按 1:1 比例混合均匀,分装至冻存管中,标注细胞名称、冻存日期与代次;冻存过程需遵循梯度降温原则:4℃放置 30 分钟→-20℃放置 1 小时→-80℃过夜→转入液氮中长期保存(液氮温度为 - 196℃,可长期维持细胞活性与分子特征)。复苏时,将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快速放入 37℃水浴锅中,轻轻摇晃至液体wan全融化(时间不超过 1 分钟,避免细胞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随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 5 倍体积的预热培养基,1000rpm 离心 5 分钟,去除 DMSO(DMSO 对细胞有一定毒性);弃去上清液,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后接种到培养皿中,复苏后 24 小时内避免换液,让细胞充分适应环境,提高存活率。

四、实验使用注意事项

  1. NCI-H1650 属于人源肿瘤细胞系,操作时需严格遵守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规范,佩戴无菌手套、口罩与实验服,避免细胞接触皮肤或黏膜;实验结束后需对实验器材(如移液器、培养皿、离心管)、台面用 75% 乙醇彻di消毒,防止细胞污染与生物安全风险。

  1. 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时,需设置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溶剂对照组(加入药物溶解所用溶剂,如 DMSO)及阳性对照组(如吉非ti尼,已知对该细胞有抑制活性),排除溶剂干扰并验证实验体系的有效性;同时需设置 3 个以上复孔,减少实验误差,确保数据可靠。

  1. 长期培养过程中,需每传代 10-15 代通过 STR 分型检测验证细胞身份,对比细胞系标准 STR 图谱,避免细胞交叉污染(如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混淆);每传代 5-8 代需通过基因测序(如 Sanger 测序)确认 EGFR 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状态,防止细胞发生遗传漂变导致突变丢失或新增其他突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细胞传代次数建议不超过 30 代,超过后需从液氮中复苏早期冻存的细胞(如第 5-10 代),避免长期传代导致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如 EGFR 信号通路活性异常、药物敏感性下降、增殖速率变化),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 服务热线 021-34556080
  • 电子邮箱

    info@biobaiye.com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