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乾思生物

生命科学产品一站式供应商

服务热线:021-34556080

产品中心

PRODUCT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产品中心细胞/细菌培养试剂细胞株试剂盒L6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

L6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
产品简介:

L6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源自大鼠骨骼肌,具典型成肌细胞形态,可分化为肌管,培养稳定,常用于骨骼肌发育、肌损伤修复机制研究及相关药物评价。

产品型号:试剂盒

更新时间:2025-11-05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 问 量 :648

服务热线

021-34556080

立即咨询
产品介绍

L6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

L6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是从新生 SD 大鼠骨骼肌组织中分离、经体外纯化培养建立的永生性成肌细胞系,核心特征为典型成肌细胞形态、稳定的增殖能力及可控的肌分化潜能,可在体外模拟骨骼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是研究骨骼肌发育、肌损伤修复、代谢疾病机制及相关药物评价的关键工具,在运动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再生医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从细胞来源与表型特征来看,L6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建立为骨骼肌研究提供了标准化体外模型 —— 科研人员选取新生 1-3 天的 SD 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下肢骨骼肌组织(如胫骨前肌、腓肠肌),剔除脂肪与结缔组织后,采用组织块贴壁法结合酶解法获取单细胞悬液;通过差速贴壁法去除成纤维细胞等杂细胞,接种于含血清的成肌细胞专用培养基中培养;历经多代传代(10-15 代)后,筛选出形态均一、增殖稳定且保留肌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确立 L6 成肌细胞系。该细胞系严格保留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核心表型:显微镜下呈梭形或纺锤形,胞体细长、边缘清晰,胞质透明并含少量颗粒,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体外培养时呈贴壁生长,增殖期细胞排列疏松,随密度增加逐渐呈现平行排列趋势;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细胞高表达成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肌动蛋白 α-actin、肌分化因子 MyoD、肌细胞生成素 Myogenin),阳性率达 95% 以上,几乎不表达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 Vimentin)与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确保细胞纯度;核型分析为稳定二倍体(染色体数目 42 条,与 SD 大鼠正常核型一致),无染色体缺失、易位等异常,遗传背景清晰,为骨骼肌相关研究提供了高纯度的标准化实验材料。

在核心生物学特性方面,L6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凭借 “增殖稳定、分化可控" 的优势,成为多场景研究的理想模型。其一,优异的体外增殖适应性与稳定性:L6 成肌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温和,可在 DMEM、MEM 等基础培养基中稳定生长,添加 10%-15% 胎牛血清即可满足增殖需求,无需额外添加成肌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 高糖培养基中,细胞倍增时间约为 24-30 小时,不同传代批次(第 10-80 代)的倍增时间差异<8%;连续传代 80 次以上,细胞仍保持梭形成肌细胞形态,无扁平化、多核化等衰老特征,也无恶性转化迹象(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阴性);细胞贴壁能力适中,0.25% 细胞消化液处理 3-5 分钟即可获得分散均匀的单细胞悬液,无细胞聚团现象,适合大规模培养及 96 孔板、384 孔板等高通量实验操作,新手易掌握。其二,可控的肌分化潜能与分化特征:L6 成肌细胞具有明确的肌分化能力,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可精准调控分化进程 —— 当细胞融合度达 80%-90% 时,更换为含 2% 马血清的分化培养基,2-3 天后细胞开始出现形态变化(胞体变长、融合),5-7 天后可形成成熟的多核肌管(每个肌管含 5-20 个细胞核);分化过程中,肌分化标志物(肌钙蛋白 Troponin T、肌球蛋白重链 MHC)的表达量随分化时间显著升高,7 天分化成熟时 MHC 阳性率达 90% 以上;肌管可表现出收缩功能(添加氯hua钾或电刺激时可见节律性收缩),与体内骨骼肌纤维的功能特征高度一致,为研究骨骼肌分化机制提供了可控的体外系统。其三,代谢特征与疾病模型适配性:L6 成肌细胞具有与体内骨骼肌相似的代谢特征,可作为代谢疾病研究的体外模型 —— 细胞可高效利用葡萄糖与脂肪酸供能,胰岛素处理后葡萄糖摄取率提升 2-3 倍(通过 2-NBDG 荧光检测可定量分析);在高糖、高脂条件下,细胞可出现胰岛素抵抗特征(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率下降 40% 以上),与 2 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的代谢异常特征相符,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机制研究与药物筛选提供了理想模型。

在体外培养与维护细节上,L6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操作便捷性是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体外培养时,增殖期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1% 非必需氨基酸的 DMEM 高糖培养基,分化期更换为含 2% 马血清的 DMEM 高糖培养基,培养基 pH 值控制在 7.2-7.4,添加抗菌试剂预防污染;培养环境为 37℃、5% 二氧化碳、95% 湿度的恒温培养箱,无需额外调控氧气浓度;细胞接种密度推荐为 1×10⁴ cells/cm²(如 6 孔板每孔接种 2×10⁵个细胞),密度过低易导致分化延迟,过高则提前出现接触抑制;传代时待细胞融合度达 70%-80%(增殖期),弃去旧培养基,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 2 次,加入 0.25% 细胞消化液覆盖细胞表面,37℃孵育 3-5 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收缩、间隙增大时,加入含血清培养基终止消化,轻柔吹打培养瓶壁使细胞脱落,制成单细胞悬液后按 1:3-1:5 的比例传代;细胞可在常温下运输(24 小时内细胞存活率>90%),也可冻存于 - 80℃冰箱(10% 二甲基亚砜 DMSO 冻存液)或液氮中(长期保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85% 以上,方便实验室间资源共享与长期保存。

在科研与应用领域,L6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 “增殖稳定、分化可控" 特性使其覆盖骨骼肌相关研究的多个关键方向。其一,骨骼肌发育与分化机制研究:L6 成肌细胞是解析骨骼肌分化信号通路的核心模型 —— 研究肌分化调控时,通过干扰 MyoD、Myogenin 等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可观察到细胞分化进程受阻(肌管形成率下降 50% 以上),进而明确这些因子在分化中的核心作用;研究 Wnt、Notch 等信号通路时,发现激活 Wnt 通路可促进肌分化(MHC 阳性率提升 30%),而激活 Notch 通路则抑制分化,为骨骼肌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其二,肌损伤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L6 成肌细胞可模拟体内肌损伤修复过程 —— 通过构建体外 “损伤模型"(如过氧化氢处理模拟氧化损伤),观察到损伤后细胞可激活修复相关基因(如 IGF-1、MGF)的表达,且损伤细胞仍可正常分化为肌管;同时,该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骨骼肌再生研究,与生物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后,可在支架上分化形成肌管,为肌损伤修复的细胞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其三,代谢疾病机制与药物筛选研究:L6 成肌细胞是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 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时,高糖高脂处理细胞 7-10 天即可出现明显抵抗特征,通过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IRS-1、Akt)的磷酸化水平,可解析抵抗机制;筛选降糖药物时,如胰岛素增敏剂处理后,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可显著改善(葡萄糖摄取率提升 40% 以上),为代谢疾病药物研发提供关键数据。其四,运动生理与肌肉功能研究:L6 成肌细胞可用于研究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 通过模拟运动相关刺激(如机械拉伸、电刺激),观察到细胞可上调线粒体相关基因(如 PGC-1α)的表达,线粒体含量增加 20%-30%,与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特征一致,为运动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体外模型。

综上,L6 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凭借稳定的增殖能力、可控的肌分化潜能及与体内骨骼肌相似的代谢特征,成为骨骼肌相关研究领域的 “基石级" 工具细胞。其在基础研究、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不仅推动了骨骼肌生物学的发展,更在再生医学、代谢疾病治疗等临床转化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至今仍是全球实验室使用频率最高的成肌细胞系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与应用意义。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 服务热线 021-34556080
  • 电子邮箱

    info@biobaiye.com

扫码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