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ylori IgG ELISA
H.Pylori IgG ELISA 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特异性 IgG 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下是具体介绍:
样本采集与处理:采集静脉血,待血液自然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血清样本应在 2℃-8℃下保存,若不能及时检测,需置于 - 20℃或更低温度保存。
加样:将标准品、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处理后的样本加入到包被有幽门螺杆菌抗原的酶标板孔中,通常每孔加入一定量的样本或标准品,如 50μl 或 100μl,然后将酶标板放入 37℃恒温箱中孵育一定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至 1 小时。
洗涤:孵育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冲洗酶标板,通常洗涤 3-5 次,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加酶标抗体:向每孔中加入酶标记的抗人 IgG 抗体,再将酶标板放入 37℃恒温箱中孵育,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左右。
再次洗涤:重复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如四甲基联苯胺(TMB),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发生显色反应,一般在室温下避光反应 15-30 分钟,反应后溶液会呈现蓝色。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如硫酸溶液,终止显色反应,此时溶液颜色由蓝色转变为黄色。
读数: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如 450nm 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样本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样本中幽门螺杆菌 IgG 抗体的含量或判断样本的阴阳性。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检测结果显示血清中幽门螺杆菌 IgG 抗体阳性,表明患者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被gen除后,抗体水平下降缓慢,一般 1-2 年才能转阴1。
流行病学调查:由于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治疗效果评估辅助:在幽门螺杆菌gen除治疗后,定期检测 H.Pylori IgG 抗体水平,若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若抗体水平持续不降或升高,可能提示治疗失败或存在再次感染,但不能仅以此作为判断依据,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